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陽字的意思

拼音yáng注音一ㄤˊ
部首阝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1画
五笔BJGR仓颉NLAMH郑码YKRO四角76227结构左右电码7122拆字阝 昜统一码967D笔顺フ丨丨フ一一一ノ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áng(一ㄤˊ)

⒈  见“”。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967D,UTF-32: 0000967D,UTF-8: 967D。

陽字由阝 昜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陽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相关字词

陽春、青陽

English

'male' principle; light; sun

康熙字典

〔古文〕𨼘𨽐𣆄【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羊。【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傳】陽,日也。【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禮·祭義】殷人祭其陽。【註】陽謂日中時也。【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爾雅·釋天】十月爲陽。【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詩·大雅】度其夕陽。【
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詩·大雅】在洽之陽。【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註】陽,國名。【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註】屬𨻰留。 
又關名。【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𨹈。【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𨼗陽氜。

说文解字

高、明也。从𨸏昜聲。

高、明也。从昜聲。與章切〖注〗,古文。

(陽)高朙也。闇之反也。。不言山南曰昜者,陰之解可錯見也。山南曰陽,故从。毛傳曰:山東曰朝陽,山西曰夕陽。昜聲。與章切。十部。

Copyright © 2023 wuhanjob.com 武寒词海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部分资源收集整理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