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蠋字的意思

拼音zhú注音ㄓㄨˊ
部首虫部部外笔画13画总笔画19画
五笔JLQJ仓颉LIWLI郑码ILRI四角56127结构左右电码9158拆字虫 蜀统一码880B笔顺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丨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ú(ㄓㄨˊ)

⒈  蝴蝶、蛾等昆虫的幼虫。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880B,UTF-32: 0000880B,UTF-8: 880B。

蠋字由虫 蜀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相关字词

乌蠋、桑蠋、藿蠋、蚼蠋、蜎蠋、螐蠋、蠋绣

造字法

形声:从虫、蜀声

English

caterpil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zhú

〈名〉

(1) 即毛虫。蝴蝶或蛾子的伸长状幼虫。色青,形似蚕,大如手指[caterpillar;larva of a butterfly or moth]

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鸡不能伏鹄卵。——《庄子》。成玄英疏:“蠋者,豆中大青虫”

(2) 又如:蠋绣(蠋虫蚀木而成的错杂纹理,谓其有如刺绣,故称)

康熙字典

【唐韻】直錄切【集韻】厨玉切,𠀤音躅。躑蠋,蟲名也。【爾雅·釋蟲】蚅,烏蠋。【註】大蟲如指,似蠶。【詩·豳風】蜎蜎者蠋。【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註】蠋,豆藿中大靑蟲也。 
又人名。【戰國策】顏獨,《春秋後語》作王蠋。 
又【集韻】尺玉切,音擉。【韻會】殊玉切,音屬。義𠀤同。 
又【集韻】朱欲切,音燭。蝝蠋。 
又《詩》蜎蜎者蠋,《唐韻》古音讀汝,叶下野韻。 通作蜀。【詩詁】蜀本从虫,
又加虫,俗字也。 或作蠾。

说文解字

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市玉切

(蜀)葵中蠶也。葵爾雅釋文引作桑。詩曰。蜎蜎者蠋。蒸在桑野。似作桑爲長。毛傳曰。蜎蜎、蠋皃。蠋、桑蟲也。傳言蟲、許言蠶者、蜀似蠶也。淮南子曰。蠶與蜀相類、而愛僧異也。桑中蠹卽蝤蠐。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謂勹。象其身蜎蜎。市玉切。三部。詩曰。蜎蜎者蜀。豳風文。今左旁又加虫。非也。

Copyright © 2023 wuhanjob.com 武寒词海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部分资源收集整理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