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纠字的意思

拼音jiū注音ㄐ一ㄡ
部首纟部部外笔画2画总笔画5画
五笔XNHH仓颉VMVL郑码ZZI四角22100结构左右电码4763区位3032拆字纟 丩统一码7EA0笔顺フ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纠(糾)jiū(ㄐ一ㄡ)

⒈  缠绕:纠缠纠纷

⒉  矫正:纠偏纠正

⒊  集合(含贬义):纠合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7EA0,UTF-32: 00007EA0,UTF-8: 7EA0。

纠字由纟 丩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相关字词

一纠、匡纠、寥纠、席纠、弹纠、推纠、暗纠、洄纠、盘纠、相纠

造字法

形声:从纟、声

English

investigate, in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糾、糺 jiū

〈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hinged cord]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词性变化

jiū

〈动〉

(1) 缠绕 [wind]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gather;collect]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rectify]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supervise]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accuse]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twist]。如:纠他的脸

常用词组

纠察纠察纠缠纠纷纠葛纠合纠结纠集纠偏纠正纠众

康熙字典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𠀤音朻。【說文】繩三合也。【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又【博雅】舉也。【書·囧命】繩愆糾謬。【疏】糾,謂發舉其愆過。【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註】糾,舉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釋文】糾,察也。
又【小宰】凡宮之糾禁。【註】糾,猶割也,察也。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傳】猶繚繚也。【疏】稀疏之貌。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註】糾,收也。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註】糾,合也。
又【玉篇】告也。【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詩·陳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说文解字

繩三合也。从糸、丩。

繩三合也。从糸丩。居黝切文三

繩三合也。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㒳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㒳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青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又爲糾責之糾。从糸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説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岀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説與句部同。

Copyright © 2023 wuhanjob.com 武寒词海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部分资源收集整理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