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字典

端字的意思

拼音duān注音ㄉㄨㄢ
部首立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4画
五笔UMDJ仓颉YTUMB郑码SULG四角02127结构左右电码4551区位2243拆字立 耑统一码7AEF笔顺丶一丶ノ一丨フ丨一ノ丨フ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头:端的)(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⒌  姓。

统一码

出字UNICODE编码U+7AEF,UTF-32: 00007AEF,UTF-8: 7AEF。

端字由立 耑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相关字词

一端、万端、三端、上端、下端、不端、东端、两端、丰端、乱端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duān

〈形〉

(1) (形声。从立,耑( 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词性变化

duān

〈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beginning]。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omen]。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limit]。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kind]。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duān

〈动〉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duān

〈副〉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常用词组

端底端的端点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节端静端丽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视、端午节,端五节、端线端相端详端详端秀端绪端雅端砚端阳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庄端子端坐

康熙字典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又【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又【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又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又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又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又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
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又獸名。【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又【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又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
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

说文解字

直也。从立耑聲。

端,直也。从立,耑聲。

(端)直也。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从立耑聲。多官切。十四部。

Copyright © 2023 wuhanjob.com 武寒词海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部分资源收集整理于互联网,仅供交流学习之用